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自《莽莽》发布创刊号之后,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久违了。我们在此公布当前的财务状况、团队过去一段时间的遭遇,以及未来的计划。
一、发刊后财务状况及公众反馈
截至声明发表之日,《莽莽》实际总收入共计2708欧元,其中最大的来源为线上销售和捐款,数额为2552.21欧元;总支出为3316.76欧元,其中最大的两项支出分别为印刷费2578.34欧元和邮费427.55欧元。在所有的捐赠中,数额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为500欧元,其余皆为小额捐赠。《莽莽》第一期能顺利面世,依靠的是来自全球支持者一点一滴的援助。
创刊号除了在线上开放阅读外,还在全球多地的实体书店落地销售,并成为台北飞地书店3月的销售冠军;同时我们也收到了来自全球读者的支持与反馈。有读者表示愿意为我们提供稿件、帮助分销和宣传,亦提出了许多对刊物内容和运营的宝贵建议。面对各位热忱的回应,我们深表感激,也体会到创作之于这个流散的时代有莫大的连结的力量。
二、遭遇威胁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团队部分成员甚至无关人士遭遇了来自中国政府的攻击:家人遭到骚扰、名誉破坏、威胁停止工作;网站遭到了持续的高频次攻击,我们被迫暂时下架了网站;公共邮箱频频收到可疑的不明文件和链接,有些还伪装成维权稿件。在这一情况下,团队内部也一度弥漫着猜疑和恐惧,多位成员因不明缘由突然断联,或迫于压力和恐惧情绪选择退出。
以上的遭遇也正表明:自由而不受审查的公民记录与表达正是令极权政府最为恐惧的事情。
经历了第一期刊物的协作,再到突如其来的分别,我们每个人在这数月来都无比沮丧与深感无力:在这个时代艰难组建起来的连结与信任,其实也会脆弱易碎。而依然留下来的同仁继续守望相助,我们至少还有彼此。对于其他因为各种原因失联的同仁们,如果你们读到这篇文字,我们在此向你们问好,希望大家来日能再度相见,拥抱彼此,无有恐怖。
三、何去何从
“混沌黑暗里,我们纵不知驶向何方,但尚存一副喉咙和一支笔杆。“这句话来源于我们的创刊词,也呼应我们经历了这一切后的当下心境。《莽莽》并非专业媒体,也不生产新闻。我们都是“素人”,有别于专业机构,我们更加专注于自身与周遭的环境。换言之,我们不想等待他人来书写、报道与记录;我们不拘泥于宏大叙事,而是记录时代的细枝末节;我们每个人都有力量去主动地关注、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
于此,我们将第一期杂志免费开放供大家下载和阅读,让记录的力量流向更宽广的世界。接下来我们也将继续保持写作。唯有继续专注写作这件事,才能从恐惧的状态中脱离,让「莽莽」继续生长下去。
第二期的策划仍在探索中。由于团队成员变动较大,可能会有较长的运作周期。因而我们在此也欢迎全球各地有相同志向的朋友与我们分享你的意见建议与创作。你可以通过访问mangmang.run在线获取杂志并持续关注我们今后的内容更新。
四、支持我们
亲爱的读者朋友,我们在此呼吁你一同来记录这个时代。《莽莽》在成立之初,仅数人规模的团队也从未预料到会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让它问世。同样地,这样的经验完全可以被复制、被超越。身处在自由环境中的朋友们,欢迎你与同伴一起,来用不同形式的自由表达穿透审查的高墙。
《莽莽》立足于海外,希望记录和书写海外华人视角下的各种生命课题。我们的征稿渠道依然为你持续开放:
主题可以是抗争故事、社群经验;也可以围绕个人生命议题来书写,且具备一定公共性;
对象不局限于某一特定人群,我们也希望能搭建汉、港、台、藏、维等不同族群之间的对话;
文体不设限制,纪实、虚构、诗歌、评论或摄影作品等均可;如读者有其他的创意也欢迎联系我们。
认同我们的理念,并愿意付诸行动即是对《莽莽》最大的支持。
《莽莽》作为写作平台同样会坚定地支持你的创作。
莽莽敬上
2023年6月4日